本報北京1月2日電(記者邱晨輝)汽車尾氣不再是導致霧霾天的元凶了?前不久,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仁健發表論文稱交通排放(主要是機動車排放)對PM2.5的貢網站優化獻不足4%,引發熱議。今天下午,中科院官方組織召開新聞通氣會,稱“這一數字被嚴重低估”。
  2013年12月30日,張仁健課題組對外公佈,對北京地區PM2.5化學組成及源解析季節變化研究發現,北京PM2.5有6個重要來源,分別是土壤塵、燃煤、生物質燃燒、汽車尾氣與垃圾焚燒、工業污染和二次無機氣溶膠,這些來源的平均貢獻分別為15%、18%、12%、房屋出租4%、25%和26%。而此前,國內一些研究單位認為機動車的貢獻在10%~50%之間,也有的認為在20%~30%之間,支持這些結論的還不乏張仁健的同事,比如同在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的王躍思課題組。
  王躍思的課題組曾於2009年至2011年對京津冀區域PM2.5化學成分分析進行了兩年平均狀況的研究,同樣採用PMF方法的源解析結果京站美食表明,汽車及相關產業來源的貢獻從10%到50%不等,平均約占30%。王躍思說,其最新的解析數據截至2013年1月,但結果仍支持上述結論。
  科學家的結論打架了?在今天的中科院新聞通氣會上,該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首席科學家賀泓稱,之所以出現這個問題,在於採用的源解析方法本身、研究對象的採樣數票貼量、研究者主觀因素等多個原因。
  “更為重要的是,張仁健的論文沒有對PM2.5的二次組分進行來源分析。”賀泓說,大氣細粒子PM2.5分為一次源(直接排放)和二次源(二次生成),一次來源是指污染源直接向大氣中排放顆粒物;二次來源則是指污染源排放的氣態污染物在大氣中經過複雜的物理化學過程產生的顆粒物(如二次無機氣溶膠和二次有機氣溶膠),而該論文指出機動車對PM2.5的貢獻不足4%,其研究結果未包房屋二胎含機動車排放的氣體污染物形成二次顆粒物對PM2.5的貢獻。
  按照賀泓的解析方法,張仁健課題組中占26%的二次無機氣溶膠成分也應部分計入機動車的貢獻率里,他說,考慮到這一點,即使採用該論文的數據,機動車排放對PM2.5的貢獻也會超過10%。
  今天上午,北京市環保局召開新聞發佈會,該局相關負責人在會上回答媒體記者提問時持類似說法:“他(指張仁健)文中寫了一個二次無機氣溶膠占26%,那個有相當大一部分就是尾氣排放出來轉化過去的。”
  “不存在管理部門和學術機構得出結論打架的情況,只是學術界內部關於PM2.5中二次組分的來源還無法進行直接解析,存在爭議。”賀泓說,但可以確定的是,根據“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的初步研究結果,對於機動車對灰霾形成的貢獻存在較大的低估現象。“北京這種大城市,機動車是大氣污染物的主要來源之一,即使一般認為的機動車貢獻PM2.5的20%~30%也可能存在低估現象,進一步的定量研究正在進行中。”他說。  (原標題:中科院:這一數字被嚴重低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f82wfdzo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